黃藥,化學名稱為烴基二硫代碳酸鹽,種類分為乙基黃藥、丁基黃藥、戊基黃藥等,是一種磺酸根與相應離子發生作用的巰基類礦用浮選劑,室溫下是黃色粉狀固體,通常由于雜質原因而呈現稍深的顏色,刺激性氣味,有毒,點火燃燒,容易在水中分解,性質不穩定,用鹽可加速分解,可溶于水、丙酮,由二氧化碳、醇和堿共同作用而成。
黃藥有高級黃藥與低級黃藥之分,烴基中碳原子數小于4以上的統稱高級黃藥,捕收能力要大大高于低級黃藥,其在方鉛礦、黃銅礦、閃鋅礦、黃鐵礦、自然金、自然銀、汞、孔雀石等復雜多金屬硫化礦物浮選中的捕收性能,就一般而言,分子中的碳鏈越長,捕收作用也越強,而在選擇性方面,短碳鏈的黃藥選擇性要比長碳鏈的黃藥選擇性強很多。
例如,乙基鈉黃藥的選擇性最強;異丙基鈉黃藥生產成本不高,捕收力和選擇性都比較好,應用也最廣泛;異丁鈉黃藥的成本也很低,但相對來說捕收力更強;戊基鉀黃藥的捕收力最強,但選擇性卻也最差,往往可以把黃鐵礦等一起捕收,只有添加適當的抑制劑才可抑制這一過程。
黃藥的一般用藥濃度為10~20%,避免用于強酸性礦漿中,以防止黃色藥的分解。黃藥的一般劑量為23至90克/噸礦石。
作為浮選硫化礦時最常用的一種捕收劑,黃藥在使用和保管時有幾個方面特別要引起注意:
1、盡量使用于堿性礦漿。由于黃藥在水中很容易解離,如果不加以控制,黃藥就會被水解成黃原酸(ROCSSH),最終分解為醇和二硫化碳而失效。只有當漿液保持堿性時,即OH-的質量分數增加,才能向左進行水解反應,黃藥陰離子的質量分數保持得越高,捕收效果越好。因此,黃料一般應用于堿性礦漿(pH>7)。
2、黃藥溶液應配合使用,不要一次混合太多,也不要使用熱水。在生產現場,黃藥通常配比后用作1%的水溶液。因為黃藥很容易水解、分解和失效,所以不要一次混合太多。不能與熱水混合,因為黃藥在熱溫中分解得更快。
3、為防止黃藥分解失效,應密封保管,防止接觸潮濕的空氣和水,并存放在干燥、涼爽、通風良好的地方。要遠離熱源,要注意防火措施。
目前,黃藥仍然是浮選硫化礦的主要藥劑,在將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在重金屬硫化礦的選礦和浮選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來源:選礦藥劑網
中國選礦藥劑網(http://www.darkmatterjournal.com/),致力于提供行業各種選礦難的解決方案以及解決方向,所有涉及選礦生產經營、技術攻關、投資方向、產品介紹、風險評估等的問題,您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