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價格還在漲,電池極碳酸鋰價格已經逼近60萬元/噸。
10年前,宜春就叫出了“亞洲鋰都”的稱號,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響亮過。目前,宜春市探明碳酸鋰儲量為600多萬噸,2021年,碳酸鋰產量為8.3萬噸,占了全國的四分之一。
隨著碳酸鋰價格的持續走高,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企業開始布局上游鋰礦資源,“亞洲鋰都”宜春成了炙手可熱的目的地。寧德時代(SZ300750,股價387.18元,市值9456億元)、國軒高科(SZ002074,股價33.08元,市值588.45億元)、比亞迪(SZ002594,股價263.79元,市值7679.3億元)紛紛在宜春落子,鎖定鋰礦資源。
今年4月,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時代以8.65億元的報價成功競得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陶瓷土(含鋰)探礦權;9月份,比亞迪于宜春新設礦業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建設年產30GWh動力電池和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及陶瓷土(含鋰)礦采選綜合開發利用生產基地項目。
國軒高科則是最早進入宜春布局前端的頭部動力廠商之一,其在江西的投資包括年產30GWh動力電池項目、2000萬噸采選礦項目和12萬噸碳酸鋰項目。
根據公開信息,宜春市已有精誠、贛虹、榮威、金佛、歐雅、恒達利、格來利等20多家陶瓷廠共計50余條生產線轉產鋰渣坯,分布在高安、宜豐、上高等縣市。
隨著轉型企業的數量日漸增多,帶來的環境風險也日漸增大,當地于近日暫停了陶瓷企業轉產鋰渣坯項目的審批。
11月10日,宜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于暫停審批以磚廠和陶瓷廠進行鋰渣焙燒和石油焦碳化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指出,為了防控環境風險,將暫停審批陶瓷廠轉產鋰渣坯等項目。
根據此前的公開數據,當前宜春地區轉產鋰渣坯的情況,已經涉及超過20家陶瓷廠共計50多條生產線,主要集中在高安市,宜豐縣和上高縣亦有少量陶企轉產。
此外,“通知”還指出,原則上除了宜豐、奉新、袁州等地之外,宜春“其他縣市區不再新增鋰云母選礦項目”。
來源:本網綜合每日經濟新聞、華通白銀網